對倉儲業的再認識中國倉儲協會、現代倉儲的內涵與特征現代倉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倉庫管理,而是以滿足供應鏈上下游的需求為目的,依托倉庫設施與信息技術,對物品的進出、存儲、加工、包裝、分揀、配送及其信息進行有效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 倉儲的本質特征是管理與控制存貨。現代倉儲具有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動態管理。傳統倉儲主要是對倉庫與貨物的靜態管理,存儲的貨物越多越好;現代倉儲是對商品的動態管理,核心是控制商品庫存,存儲的商品越少越好,商品進出倉庫的頻次越多越好、速度越快越好。 二是增值服務。傳統倉儲的服務功能單一,主要就是倉儲管理;現代倉儲服務是多功能、一體化、增值化。所謂“增值”有兩層意思:一是政治經濟學意義上的增值,即為客戶、為企業自身創造價值的服務;二是相對于傳統服務、相對于客戶基本要求而言的創新服務,除了倉儲管理,還有加工、包裝、分揀、配送、信息資訊、融資監管等。 三是機械化與自動化作業。蘇州貨架|蘇州模具架|蘇州流利貨架|蘇州鋼平臺|鹽城安德貨架 傳統倉儲以手工作業為主,現代倉儲以機械化作業為主,兼有自動化作業。 四是信息化管理。傳統倉儲管理依靠臺賬+垛卡;現代倉儲管理運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如WMS)。 二、倉儲業的產業定性倉儲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產業。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的性質一樣,倉庫設施同屬于物流的基礎設施,沒有倉庫就不可能實現貨物集結、存儲與流轉,而且建設倉庫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相對于住宅、寫字樓。 倉庫的容積率較低,單位面積倉庫所占用的土地相對較多),而土地又屬于稀缺資源。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建設與國民經濟需要相適應的倉庫設施,不僅是企業經營行為,也是需要各級政府統籌規劃的大事。 倉儲業屬于公共性行業。 倉儲業屬于外包服務業,倉儲企業是為社會(國家、貨主企業、居民儲存保管物品,為保障生產、流通企業與消費者個人的貨物安全,需要使用相應的設施設備,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如果這三者不到位,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與質量事件,受影響的不僅是倉儲企業本身,更重要的是對社會財富與社會經濟秩序的損害。因此,倉儲企業在加強內部管理的同時,都要承擔社會責任與法定義務,要為倉庫設施與庫內物品辦理保險。 倉儲業有一定的公益性。 倉儲是商品流通與物流系統中的關鍵環節,倉儲收費的高低較終都要轉移到商品的市場價格之中、較終轉嫁給消費者。在計劃經濟時期,流通主管部門對倉儲企業的要求就是“不賠不賺、略有盈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倉儲業的資產利潤率只有3%以下,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即便在發達國家,倉儲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一般也只有5%左右(倉儲地產企業除外),也就是社會平均利潤。這是由倉儲業的基礎性與公共性的基本特點決定的,一方面資本構成高(一次性投人多、固定資產比重大),一方面主要靠勞務性收入,如果增值服務形不成規模,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由此決定了倉儲業投資回報低、收人相對穩定的基本狀況正因為倉儲業的基礎性、公共性與公益性特點,許多發達國家都對倉儲用地采取特殊供應政策,如,日本政府對倉儲用地有嚴格的界定并有相應的優惠政策:美國規定倉庫只能出租,不允許倉儲用地的ft由轉讓;德國物流園K倉儲用地都是由政府無償提供,一些國家對倉儲業采取特殊的監管政策,尤其是對保稅倉儲、危險品倉儲、農產品倉儲、融資擔保存貨等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三、現代倉儲的經營業態目前倉儲業已經細分為多個經營業態,在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服務類倉儲、地產類倉儲、私人自助倉儲、金融類倉儲(國外稱為“擔保品管理”)等,都已經在我國相繼出現并形成一定規模,其中,服務類倉儲是主體,地產類倉儲是倉儲設施供應方式的細化,私人自助倉儲是服務對象的細化,金融倉儲是增值服務的細化,應該對這四種經營業態進行全面管理其中,地產類倉儲的產業定位,0前在認識上有分歧:有人認為應屬于地產業,不屬于倉儲業。但大多數專家認為:建設與出租倉庫從倉儲服務業中分離出來,是社會分丁的必然產物,有其合理性,雖具有“地產業”的屬性,但在實際運作中,地產商建設的倉庫基本上以租賃為主,很少轉讓(這一點與其他產業有區別)。與此同時,倉儲服務企業也在建設倉庫,許多倉儲企業是實行租賃倉庫與提供倉儲服務相結合。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將建設與出租倉庫的企業納入到倉儲業進行統一管理此外,專門從事動產融資監管的金融倉儲,對其產業屬性人們的認識也不完全一致在有些人看來。倉儲企業進行倉單質押服務是國際慣例,專門從事貨物質押監管屬于我國現階段市場信譽不成熟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的委托行為,是金融產品的衍生品,不是倉儲經營行為。但我們認為:這不是我國的特殊現象,國際上早有“擔保品管理”行業,存貨是較主要的擔保品,從事存貨監管可以認定為金融衍生品,但這種經營行業與倉庫有直接關聯,是依托倉庫進行的專項服務,已經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是可以復制的,且有較大市場空間,應該將其視為倉儲業的一種新業態,納人倉儲業進行統一管理:四、現代倉儲的典型模式國內外實踐表明,集中體現現代倉儲四大基本特征的是服務類倉儲(即公共倉儲服務),其典型模式就是各類物流配送中心,即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的庫存控制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增值服務中心與現代物流設備技術的應用中心。當然,在實踐中,有條件的倉儲企業可以發展為多個配送中心組成的網絡化物流公司,也可以是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的綜合物流公司,但其核心仍然是物流配送中心,這是與一般大型運輸公司、零擔運輸公司、快遞公司的根本區別:這些以運輸為主的公司一般沒有配送中心,有的只是分撥中心,多數屬于“越庫作業”,不具備庫存管理與流通加工等功能。 按物流術語國家標準,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區別為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一般將集聚輻射范圍廣、存儲與吞吐能力強、批量作業的稱為“物流中心”;將集聚輻射范圍小、高頻率、多批次、小批量作業的稱為“配送中心”。在實踐中,各類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包括:原材料與大宗物資的物流中心、零部件或零配件的配送中心、消費品物流與配送中心、零售門店配送中心、電子商務配送中心、農產品物流中心、批發市場配送中心等等總之,倉庫設施是現代倉儲的基礎,庫存管理與控制是現代倉儲的核心,技術與管理手段是現代倉儲的關鍵,融人供應鏈并不斷創新增值服務是現代倉儲的方向。
|